49岁的陈大伯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在去年12月一个平常的下午,陈大伯突感头痛不已,且愈演愈烈,实在忍受不了的陈大伯在儿子小陈的陪同下连忙赶往医院,在就医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意识,经诊断为“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然立刻进行了手术,但术后陈大伯依然昏迷不醒,自主呼吸差。病情危急,医生对陈大伯进行了气管切开,并连上了呼吸机......
万幸的是,在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陈大伯虽仍处昏迷状态但逐渐恢复了平稳的自主呼吸,顺利脱机,并成功更换金属气切套管。陈大伯的儿子小陈迫切地想尽快拔除气切套管以减少各种气切并发症对父亲身体的消耗。听闻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拔管率很高,小陈满怀希望带着父亲来到浙人医康复医学科意识障碍康复病区。
“拔管前”精细化评估
入院后,在科主任叶祥明主任和病区主任闻万顺主任的带领下,意识障碍病区的康复团队对陈大伯进行了细致的呼吸功能评估。
经评估,陈大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所造成的咳嗽反射减弱且力量下降、呼吸肌肌力下降、肺部感染。目前陈大伯痰液量略多,部分黄色浓稠,但生命体征平稳,咳嗽反射存在,可将部分痰液咳出套管,提示气道保护能力可;可自发吞咽口水,肺部感染无明显加重迹象,提示误吸风险小;无明显舌后坠,气道较为通畅。
虽然陈大伯仍处于植物状态,目前国内对于意识状态达到何种程度可以预测成功拔管尚未达成共识。但根据循证依据和大量的拔管经验,意识障碍康复团队有信心让陈大伯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拔管,小陈听到这个评估结果后长舒一口气,满怀拔管信心,陪着父亲踏上了拔管之路。(关于意识障碍患者气管套管拔除更多信息,请点击《给意识障碍患者更多“奇迹”!——浅谈意识障碍患者气管套管拔除》)
以“肺康复”为主的康复治疗
针对评估结果,医生联合治疗师们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训练。包括体外膈肌起搏治疗、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等机械治疗;呼吸治疗师通过咳嗽刺激技术、体位引流结合手法排痰促进痰液排出;吞咽治疗师每天进行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冰刺激、利用口舌训练器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配合护理进行气道雾化湿化,加强气道管理;叮嘱小陈平时加强翻身拍背,辅助体位转换,如俯卧位、高侧卧位等。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堵管”后严密观察
在医技护的相互配合及陈大伯家属的共同努力下,陈大伯肺部炎症得以改善控制,痰液量减少且性状趋于正常,便开始进行试堵管训练,持续堵管时间逐渐从2-3h,增加到8-9h,期间氧饱和度稳定,无呼吸困难,可自行通过咳嗽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对此,小陈信心倍增,在完善喉部CT及相关检验后,陈大伯正式开始无间断连续堵管。
在此期间,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继续加强治疗,为陈大伯的顺利拔管保驾护航。
顺利“脱管”
堵管3天后,陈大伯成功拔管!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意识障碍康复病区,康复团队已为诸多意识障碍患者顺利拔管,为意识障碍病人漫长的康复之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可能性。